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孔子学院起步,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那么,孔子学院的魅力由何而来?
7月17日,正在巴西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见证中巴双方签署32项合作协议,其中5项涉及孔子学院。目睹现场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乔建珍兴奋不已,立刻发微信给朋友们:“这是中巴关系史上、孔院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每个亲历者都深有感触!”
形成品牌效应
■坚持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前不久,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揭牌,智利前总统、现任智利亚太大使弗雷,维尼德尔玛市市长维珍娜,中国驻智利大使杨万明参加揭牌仪式。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专门发来贺信:“建立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有助于在智中两国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智利人民对中国悠久文化的了解。”
拉美中心是继美国中心之后,孔子学院设立的第二个海外地区中心,旨在根据拉美文化的特点,协调整个拉美区域的孔子学院工作,强化交流与合作,实现靠前服务。孔子学院总部为拉美中心选址时,首先考虑交通便利,有区位优势,能形成辐射影响力的地方。圣托马斯大学得知消息后专门召开校委会,一致同意将学校位于闹市的一栋楼房提供给拉美中心使用。校长瓦特说:“这里是圣地亚哥市中心繁华地段,周围有很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在智利,现在学汉语的人仅次于英语,反映着人们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我们愿意协助孔院总部,让汉语在拉丁美洲生根发芽。”
孔子学院走出国门10年,坚持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抢占机遇,快速布局,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各国主流社会对孔子学院的接纳和支持。
资料显示,在世界排名前200所大学中,已有88所成立孔子学院;很多大学将办孔子学院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校长麦克菲说:“我很高兴我校能成为孔子学院的成员。孔子学院的发展理念和我校的发展理念相似,那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欣赏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这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7月11日公布的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清单,将“继续推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美发展”列在其中。17日,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巴西教育部签署《关于在巴西联邦大学增设孔子学院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巴西汉语教学的谅解备忘录》。
在孔子学院的辐射和带动下,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已有美、英、法、日、韩等43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
创新合作模式
■合作办学,共建共管,互利共赢
5月8日,孔子学院总部与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美中文大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 40多个州的教育官员、大中小学校长及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1200多人参会。
在美国,“汉语热”持续升温,已设立104所孔子学院和388所中小学孔子课堂,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孔子课堂的数量,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有3000余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芝加哥孔子学院落户在著名的佩顿中学内,院长杨静悦是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我们是第一个设立在美国公立学区的孔子学院,也是一个中国语言和文化教学资源中心,有1万多册图书和多媒体资料。目前我们有63位全职汉语教师,在43所学校教13000名学生学习汉语。”
绝大多数孔子学院走的是合作办学的路子。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孔子学院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学院办在外国大学校园里。每所孔子学院都有一所中方合作院校,中外双方组成理事会,投入比例为1∶1。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外方的积极性。他们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办学活动,实现共建共管、互利共赢。”
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耐普本身是一名文学教授,自称“一直对中国文化非常敬仰”。他说:“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想去中国学习,这是一个新现象。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帮助。另外,由于我校的地理位置独特,周边有很多联邦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比如白宫、世界银行、美联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科学技术协会,等等。这些大机构里的很多职员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我们的孔子学院根据需求专门为他们开课。”
随着各国学习汉语的人不断增多,缺少本土汉语教师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2010年,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中小学中文教师资格证书项目”。来自南开大学的中方院长崔建新介绍说,本科生完成规定的学分课程后,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及教师资格证。截至2013年底,已有22个合格毕业生,全部顺利当上汉语老师。马里兰大学校长陆道逵说:“我认为这就是马里兰孔院与众不同的地方。”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合作处副主任里卡尔多认为:“孔子学院教授的不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巴西,汉语需求量日益增加,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懂中葡双语的高水平人才。孔子学院自然而然成为巴西中国语言文化爱好者的首选,也是教学汉语的权威机构。”
凸显职业精神
■以专业、敬业的职业精神感动合作伙伴
8月3日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在长沙落幕,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院推荐的施茉莉荣获总冠军,乔建珍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将喜讯传给各位朋友。
乔建珍,小小的个子,活力四射。出生于4代教师家庭,当教师对她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没人想到她会去巴西。她说:“在巴西开拓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学是最适合我的工作。”3年间,乔建珍带领4名志愿者不仅在本校开设了学分制选修课程《中国语言与文化》,还为社会上想学汉语的人开办了多个周末班,学员覆盖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去年6月,天主教大学孔院与里约州教育厅签署协议,在公立中学开设汉语实验课程,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双方决定继续合作,筹建一所公立中葡双语学校。
孤身在外打拼,乔建珍觉得忙和累都不算什么,“最对不起的是家中老人。4月份,老母亲心脏病突发进了重症监护室,做了两次手术、植入5个支架,怕我担心,家里人都不告诉我。”说到此事,她忍不住潸然泪下。
近日,为表彰乔建珍“对中巴文化交流做出的不懈努力”,巴西劳工部给她颁发了劳动奖章。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乔建珍当然高兴,“这是对我的职业精神、奉献精神的肯定。”
像乔建珍这样全身心投入开拓孔子学院事业的中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不胜枚举,他们踏实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感动了合作伙伴,为孔子学院赢得良好声誉。
巴勃罗,哥伦比亚麦德林孔院外方院长,一个温文儒雅的长者,曾出任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对中国感情深厚,“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我庆幸自己遇到了孔子学院的项目,让我有机会为增进中哥两国友谊尽一点力。我非常感谢合作伙伴大连外国语学院,他们派来的教师专业、敬业。我们一起努力,学生们对中文的兴趣提高很多,一些学生毕业后去了中国,有的甚至留下来办了公司。”
安文龙,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院外方院长,热情、幽默,中文说得相当好,“我最近几年去过近30次中国。我们孔院最初只有100名学生,现在有1200名。为帮助更多西班牙人了解中国,我们每年要办几十场活动,我的合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的老师真是尽心尽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需求是存在的最大理由
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德国歌德学院主席雷曼称赞孔子学院,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如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
许琳说:“如果没有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繁荣稳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良好环境,绝对不可能有孔子学院的诞生和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孔子学院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10年来,孔子学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需求是它存在和发展的最大理由。
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副校长伊凡神父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大量的中国企业进入巴西,同时来巴西的中国游客也大幅增加,这都让巴西民众对中国有了很大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想学习中文,想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神秘国度。 孔子学院的到来正满足了巴西人学习汉语的需求。”
据介绍,目前70多个国家400多个机构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在致力推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为许多年轻人搭建了一个人生新舞台。
里根,18岁,刚刚高中毕业,敢想敢干。他曾获得华盛顿地区汉语桥竞赛第一名,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朋友们经常问我关于中国的事情,我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们。原来我一个人学汉语,现在有十几个朋友和我一起学,对中国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我已经被弗吉尼亚大学录取。那里现在还没有孔子学院,我想去办一所。”
马强,巴西里约联邦大学本科毕业生,2011年获巴西汉语桥比赛第一名,孔子学院本土志愿者。他的理想是到北京大学进修,将来从事中巴友好工作。为了培养这棵好苗子,在孔子学院推荐下,新学期马强成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
乔建珍认为,“今天中国强大了,世界各国都想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大家了解。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追求立竿见影,而是要润物无声。只要他们愿意学,我们就赢了。”